博客
关于我
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,快点击我
《算法设计手册》面试题解答 第五章:图的遍历 附:DFS应用之找挂接点
阅读量:5873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6-19

本文共 4260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14 分钟。

第五章面试题解答

5-31.

  DFS和BFS使用了哪些数据结构?

解析:

  其实刚读完这一章,我一开始想到的是用邻接表来表示图,但其实用邻接矩阵也能实现啊?后来才发现应该回答,BFS用队列实现;DFS可以用栈实现也可以改写成递归形式。用栈来消除递归改写DFS也出现在《算法导论》的练习题22.3-6。

 

5-32.

  写一个函数,在遍历二叉查找数的时候,输出第i个结点。

解析:

  模仿DFS遍历时维护一个进入时间数组和完成时间数组的特点,维护一个全局变量n,在中序遍历的时候,每遍历一个结点就n++,直到n=i时打印这个结点,或者遍历完成时仍然n!=i时报错即可。

 

题外话:

  第5章“图遍历”的Interview Problems部分确实只有这两题,而第6章“带权图算法”干脆就没Interview Problems这一部分。其实图本身的表示就比较复杂,几个基本的图算法虽然思路不难,但是代码量不小,同时要写繁琐的初始化方法,写具体算法实现时还要用到各种辅助数据结构,编码起来想少都不行。况且就算真写出来了,正确性的证明又很费功夫(比如拓扑排序、强联通分支),因此面试时除了专门做这个方向的,很少会考到具体的代码书写,更不用说其他变形、改进了。这也就是为什么图相关的面试题并不多的原因。

  另外提一下,《算法设计手册》上的拓扑排序和强联通分支算法是基于边分类的,而且它把DFS写成了一个可扩充的框架;而《算法导论》则是利用最后完成时间来实现这两个算法,在此之前把DFS写成了一个子程序供这两个算法调用。究竟孰优孰劣我不评价,从先入为主和对我而言易于理解的角度和来说,我更倾向于使用后者。

 

DFS应用之找挂接点(Articulation Vertices,《算法导论》中文版的翻译) 

  既然提到了《算法设计手册》上DFS的框架写法了,这个算法正好来进行演示。(《算法导论》思考题22-2曾提到了这个概念)。

  先来看看《算法设计手册》版DFS框架:

//图用邻接表实现//entry_time[]  某结点开始处理的时间//exit_time[]    某结点处理完毕的时间//discoverd[]    某个结点是否已被发现//process_vertex_early() 某个结点刚发现时采取的处理//process_edge() 对边的处理//process_vertex_late() 某个结点所有邻接边处理完后的动作//以上三个函数决定了DFS的行为,如果只需要基本的功能,可以实现为空操作,或者输出该结点/边用于追踪遍历过程dfs(graph *g, int v){    edgenode *p; /* temporary pointer */    int y; /* successor vertex */    if (finished) return; /* allow for search termination */    discovered[v] = TRUE;    time = time + 1;    entry_time[v] = time;    process_vertex_early(v);    p = g->edges[v];    while (p != NULL) {          y= p->y;          if (discovered[y] == FALSE) {               parent[y] = v;               process_edge(v,y);               dfs(g,y);          }          else if ((!processed[y]) || (g->directed))               process_edge(v,y);           if (finished) return;               p = p->next;     }     process_vertex_late(v);     time = time + 1;     exit_time[v] = time;     processed[v] = TRUE;}
《算法设计手册》版DFS框架

  挂接点是指,如果我们从连通图中删除这个结点,会导致图不再连通。下图中的白点就是挂接点,可以把它看作为图上最脆弱的点。

 

  使用DFS或BFS写一个暴力算法很简单:删除一个结点,用DFS或BFS判断是否连通;恢复原图,删除下一个结点继续判断,直至所有接点都判断过。如果结点数n个,边数m个,暴力算法时间复杂度为O(n(m+n))。

  现在用DFS遍历时生成树的角度来看。对于这棵树上所有在原图的边,归为TREE边;其余所有边是BACK边,即它们指向一个先于这个结点遍历的另一个结点。

  可以发现一些规律:

DFS树的叶结点不可能是挂接点,删去它树的连通性未被破坏。只有树的内结点可能是挂接点。

对于DFS树的根,如果它只有一个孩子,那么删去它和删去一个叶结点是一样的。而孩子多于1个时,删去根会导致孩子们不再连通,也即它是挂接点。 

对于一个BACK边,它连接的两个结点的TREE路径(即DFS时形成的路径)上的所有结点都不可能是挂接点。

  寻找挂接点需要维护BACK边连接DFS树上结点与其祖先的信息。用reachable_ancesor[v]表示结点v用BACK边能连接的最老祖先(初始化为v),tree_out_degree[v]表示结点在DFS树的出度。edge_classification(int x,int y)用于判断(x,y)是TREE还是BACK。

复制代码
int reachable_ancestor[MAXV+1]; /* earliest reachable ancestor of v */int tree_out_degree[MAXV+1]; /* DFS tree outdegree of v */process_vertex_early(int v){    reachable_ancestor[v] = v;}process_edge(int x, int y){    int class; /* edge class */    class = edge_classification(x,y);    if (class == TREE)        tree_out_degree[x] = tree_out_degree[x] + 1;    if ((class == BACK) && (parent[x] != y)) {        if (entry_time[y] < entry_time[ reachable_ancestor[x] ] )            reachable_ancestor[x] = y;    }}
int edge_classification(int x, int y){    if (parent[y] == x)         return TREE;    else        return BACK;}
复制代码

  下面是v与祖先的连通性和v是否是挂接点的关系,一共是三种情况:

  用代码实现在process_vertex_late()里,即:

复制代码
process_vertex_late(int v){    bool root; /* is the vertex the root of the DFS tree? */    int time_v; /* earliest reachable time for v */    int time_parent; /* earliest reachable time for parent[v] */    if (parent[v] < 1) { /* test if v is the root */        if (tree_out_degree[v] > 1)            printf("root articulation vertex: %d \n",v);        return;    }    root = (parent[parent[v]] < 1); /* is parent[v] the root? */    if ((reachable_ancestor[v] == parent[v]) && (!root))        printf("parent articulation vertex: %d \n",parent[v]);    if (reachable_ancestor[v] == v) {        printf("bridge articulation vertex: %d \n",parent[v]);        if (tree_out_degree[v] > 0) /* test if v is not a leaf */            printf("bridge articulation vertex: %d \n",v);    }    time_v = entry_time[reachable_ancestor[v]];    time_parent = entry_time[ reachable_ancestor[parent[v]] ];    if (time_v < time_parent)        reachable_ancestor[parent[v]] = reachable_ancestor[v];}
复制代码

   最后几行用entry_time[v]表示v的年龄,time_v是v通过BACK边达到的最老结点。如果v的parent能通过v的BACK到达v的最老祖先,那么parent(v)肯定不是挂接点,下次处理parent(v)时做出这样的标记让它能通过v的BACK到达v的最老祖先。

 

本文转自五岳博客园博客,原文链接:www.cnblogs.com/wuyuegb2312/p/3264943.html,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KNN K近邻算法
查看>>
android post(HTTP设置参数,仿html表单提交)
查看>>
BZOJ1061 [NOI2008]志愿者招募
查看>>
第一次作业:深入源码分析进程模型
查看>>
Pandas 基础(9) - 组合方法 merge
查看>>
初学shell,今天遇到由wget下载到本地的网页源代码的乱码问题,无聊的写了一个转码的脚本...
查看>>
磁盘管理常用命令
查看>>
Algs4-2.3.25切换到插入排序的试验
查看>>
Emgucv中快捷的显示图像直方图
查看>>
黑客和骇客
查看>>
Hausaufgabe--Python 06
查看>>
Django模板自定义标签和过滤器,模板继承(extend),Django的模型层
查看>>
Sql Server 列转行 Pivot使用
查看>>
socket和http间的区别
查看>>
error笔记
查看>>
C++——流类库和输入/输出
查看>>
Windows下动态库的制作与使用
查看>>
STL容器简介
查看>>
会写"helloworld",不等于入门
查看>>
element-ui table多选CheckBox参数解析
查看>>